网站首页 | 网站导航
人到中年到底要不要参加同学聚会?
2022-03-14 14:59:33      点击:

人到中年到底要不要参加同学聚会?

说起同学聚会,有人喜欢,有人排斥。向往者往往因为,人到中年,生活安逸了,开始贪图热闹,希望能在同学聚会时,跟老同学杯酒言欢,重温当年的美好。排斥者则有可能,在过去参加过的同学聚会,不但未能勾起多少美好的回忆,反而因为种种原因,感觉身心受到了伤害。

这一点,不管是身边一些过来人的“现身说法”,还是当下流行的各种视频的“大力渲染”,都让人看到:同学聚会带着难以言说的人性暗伤,一不小心就会被裹挟进去。既然如此,那就不要在人到中年时,奔赴一场大型的同学聚会。



把攀比之风,从群里搬到了线下

在朋友圈里,经常会看到一些人晒照和炫耀,有人晒出自己在澳洲的海滩上,悠闲惬意晒太阳的样子;有人晒出自己喝下午茶的照片,不经意露出手腕一截名表;有人晒出一大束玫瑰和奢侈品礼盒,配文“感谢亲亲老公送的礼物”。

这些情况从一个侧面表明,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,炫耀和攀比成了隽永的主题。
而同学聚会,则把炫耀和攀比从线上搬到了线下,让人们能够更加具象、直观地进行比较。
一场同学聚会是热闹而盛大的,所有人聚在一起推杯换盏、谈天说地,但大多都是基于现实的比较。
男同学开的豪车牌子,女同学手上的名牌包包;男同学的升职经历,女同学的老公职业、儿女成绩,都是拿来攀比的话题。

这样的攀比,比来比去,终究只是虚无。跟人比赢了,只会让人得到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,不会增加银行卡上的余额数字;跟人比输了,则会伤筋动骨、身心俱疲。



时过境迁,人是会变的(他非他,你非你)


上学的时候,天南海北的同学们聚在一起,因为年龄相仿、眼界相近,拥有着太多的共同话题,在一起会觉得很快乐。
但是毕业会步入社会,同学们像候鸟一样飞向四面八方,在不同的风土人情、不同的工作环境、不同的生活氛围里,培养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格局眼界。而当他们带着不同的思维和想法重聚之时,他们的三观会产生一场巨大的碰撞,曾经的美好和温暖,都成了一段被封存于时空中的过往。

心理学研究认为,在没有碰面之前,人对于已经分别的人,会觉得加倍的好,对于那些已经经历过的事情,会觉得格外温情。

换句话来说,校园时光无论好坏,都会笼罩在一层玫瑰色的滤镜里面,被修饰到近乎完美的地步。
这种旧日的幻想是如此的浪漫、如此的温柔,但是当你真正地走入一场同学聚会,人世间辗转流淌过的一切回忆,都在不经意间一路往西,纵然落花有意,流水已是无情,只能感慨一句:相见,不如怀念。

有些人可能还比较幸运,遇到了几个好朋友,一如当初的模样,依然还能够唠嗑感兴趣的话题。
但是大多数人并不那么幸运,只能做到各自安好。
人到中年参加同学聚会时,才明白,“物是人非”“曲终人散”这些古诗词中的成语,正被演绎得如此真实和生动。



聚会,可能只为一个“利”字


人过中年,已经不再像是年轻时那样单纯美好、浪漫多情,很多人已经活得更加现实,看透世间人情冷暖,他们所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友情,更是一种利益关系。

来到一场同学聚会,很多人不是为了单纯的叙旧,而是为了笼络人脉。跟当教师的老同学套套近乎,想着解决自己孩子上学的问题;跟当领导的老同学拉拉家常,为了领教升职的秘诀……

如果收入不高、身份普通、权力不大,出现在这样一场同学聚会上,可能就会被人冷落和无视,或者自惭形秽。
明明是弥足珍贵的大型同学聚会,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大多数人的负担:“混好”的有“人情负担”,“混差”的有“尊严负担”。

人到中年,激情已经变成了过眼云烟,在社会的名利场中浸染了一圈,头上染了风霜,脚下浸了泥土,纵然进行再多的同学聚会,也找不回当初在校园里的感觉。

所以,只能选择沉默,能不去则不去。
综上所述,人到中年,没有必要参加那些大型的同学聚会,也没有必要对往日的同学情谊抱有太大的希望,过好自己的生活、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,至于其他的,真的无须太在意。

当然,有一些同学聚会是一定范围内的小型聚会,都是自己熟悉的人,这样的同学聚会依然可以参与,因为它已经隔绝掉了那些不纯粹的因素,只留下小部分的精华。理想有多丰满,现实就有多骨感,对于曾经的同学情谊,我们还是要保持宠辱不惊、泰然自若的心态和境界,正如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里的那句千古名言: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

以上就是人到中年到底要不要参加同学聚会的详细分析。

产品首页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订阅RSS